核心提示丨釬焊,這個看起來很“工業”的詞,卻離我們生活很近。從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,到現在的眼鏡、手機、空調、航空器,都要用到釬焊技術。
昨天,鄭州機械研究所新型釬焊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“釬料無害化與高效釬焊技術及應用”項目,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釬焊,是什么?釬料,為何被稱為“萬能膠”?跟著記者一起到鄭州機械研究所找尋答案。
【應用】一副金屬框架眼鏡,有近20處釬焊點
“你身上穿戴的很多東西,都使用了釬焊材料和技術。比如眼鏡、紐扣、首飾、手表等。”焊接中心辦公室副主任鮑麗這樣對記者說。
釬料屬于焊料的一種,它是一種“萬能膠”,能將異質金屬材料焊在一起。生活中,炊具、空調、汽車、手機等所用的部件,都離不開釬料。“一副眼鏡可能有將近20個釬焊點。”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鐘素娟戴的眼鏡,用的就是鄭州機械研究所研發的眼鏡釬線焊接而成。
鐘素娟介紹,在鄭州機械研究所研發出眼鏡釬線之前,中國市場被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所壟斷。而目前,全世界九成的眼鏡框架都是中國生產的。
【節能】釬焊“綠色化”,科研人員得會“包餃子”
粉狀、棍狀、圓圈,成分不一的釬料,適用于不同的焊件之間。在研究所,一種形如毛衣針的“藥芯釬料”引起了記者的注意。
鐘素娟說,釬焊需要釬料和釬劑配合使用。但在釬焊操作過程中,工人通常使用過量的釬劑,釬焊完成后,還需大量水將多余的釬劑沖掉,這容易造成環境污染。經過研究,科研人員逐漸掌握了釬料和釬劑的最佳“配比”。“藥芯釬料,外層是釬料,里面包裹的就是釬劑,是不是很像包餃子?”鐘素娟笑著說。
傳統的釬料中含有金屬鎘,對人體有害。現在實驗室向著釬焊綠色化、智能化、高效化發展,兼顧釬料無害化和焊接可靠性。
【國際】世界科技前沿也有更多河南力量
2009年,鄭州機械研究所開始籌備國家重點實驗室,2010年經科技部獲批開始組建“新型釬焊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”,這也是河南省首批、鄭州市首家國家重點實驗室。
據了解,“神舟”系列飛船、“天宮”空間試驗室、“殲10”、“殲11”新型戰機、核潛艇等重大工程中的焊接技術難題的破解,都離不開這支河南力量。
“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之后,我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更大了。”鐘素娟說,現在實驗室和烏克蘭、俄羅斯、德國、美國等地的國際一流研究所,展開了各種合作和交流。
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參與了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計劃(即“人造太陽”),承擔了核試驗堆建造中支撐板和冷卻管的連接工作。據了解,這項任務要求非常高,支撐板必須承受-269℃的低溫和1萬噸的重壓。